因此还要注重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通过一些工程和项目把人才队伍培养出来。
大象和人,都想有个家 在云南普洱,一户人家的柴房上写着一首打油诗:记者采访不见钱,象灾一年又一年,何日等到圣旨到,宰了大象好过年。但我们已经无法走回头路,必须向前看。
而这一次,它们走得更远了:一路象北500多公里,行程震惊全国。河南修水电站时,曾经挖掘出亚洲象的遗骸。前段时间还笑言昆明欢迎你的网友们,也开始担忧接下来该怎么办?它们还能回家吗? 野生动物对人类,人类对野生动物,都有心理上和事实上的安全距离。野生动物不能不保护,人类也不能不发展。相比之下,祁连山、三江源等国家公园试点,人口要稀少很多,这是最大的区别。
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热带雨林提供的巨大碳汇。不管你分析大象迁移有哪些原因,都不能忽略这个最残酷的事实。孙雪峰等文章中大多数样品采用的是骨骼或者牙齿的总有机碳(TOC)进行年代测定,但在考古年代研究领域,通常不用这种方法,而是按惯例提取出骨骼或者牙齿中的原生组分胶原蛋白或明胶蛋白进行年代测定以尽可能排除外来碳的影响,从而得到可靠的碳十四年代数据。
根据论文公开的数据显示,孙雪峰等人确实提取出了古DNA并且对污染率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是污染率很低,达到了古DNA的数据质量要求。论文最终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在复旦大学官网的报道中表示,阻碍非洲起源说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掉了。根据已有的化石证据,最早的现代人在西亚和欧洲出现的时间位于4.5万~5万年前。2021年2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南京大学副教授孙雪峰等研究论文《古DNA和多种测年方式证实现代人晚到达中国南方》。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他们提出,孙雪峰的研究存在指鹿为人、碳十四年代测定不准确、数据分析不规范等多个方面的缺陷。
其次,从生物地层学分析,和这些人类牙齿同在一起的动物群组成呈现出了晚更新世早期的特点。事实上,该文中绝大多数胶原蛋白测年样品都没有提供C/N比值,那么这篇文章中的所有胶原蛋白的样品没有证据证明是排除了外来污染物影响的。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C)附着在现生鹿下颌骨上的门齿及犬齿 孙雪峰等在福岩洞发现的牙齿同人类牙齿对比. (A)引自Sun et al. 2021。
其次,加速器质谱碳十四的测年物质要可靠。孙雪峰认为,这个数据可以用来说明福岩洞遗址现代人出现的时间,支持其团队观点:现代人到达中国南方的时间不早于6万年。FY-2HT的人类线粒体古DNA究竟从哪儿来,似乎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古人类研究的重复实验是有条件的。
而这篇文章最大的争议点恰是来自化石的形态学鉴定。王传超向《中国科学报》解释,古DNA的两端会出现碱基的变化,跟现代人的DNA序列有明显区别。
(B)道县2012年出土的鹿类门齿。他们还对一枚动物牙齿进行了碳十四测年,结果已经接近检测上限。
遗憾的是,孙雪峰等发表的回信对其在原文中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依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描述。由于古人类化石非常稀有,东亚地区是否存在5~10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始终没有确切的证据。英国牛津大学同位素加速器中心主任Tom Higham和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Katerina Douka在同期发表的评论信中,同样提出了这些问题。孙雪峰等在福岩洞发现的牙齿与鹿牙对比.(A) 引自Sun et al. 2021。争议源起:阻碍非洲起源说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掉了? 关于现代人起源有两种观点长期对峙:一种是非洲起源说,一种是多地起源说。解决争议的终极办法只有重复实验 就目前来看,福岩洞人类化石的确切年代是什么,现代人在东亚地区起源与演化的历史如何还原,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2015年10月15日,《自然》发表了古脊椎所刘武、吴秀杰等所做的这项工作。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73/pnas.2019158118 doi:10.1038/nature15696 https://doi.org/10.1073/pnas.2102961118 https://doi.org/10.1073/pnas.2103798118 https://doi.org/10.1073/pnas.2104818118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古人类研究历来是个热闹的江湖。2011年9月至2013年底,古脊椎所、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三次对福岩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47枚古人类牙齿。
仅是学术争议,没有机构可以强制要求进行重复实验。王传超认为,解决眼前这一争议问题的终极办法只有重复实验。
刘武和吴秀杰指出,合作交流、质疑争论能促进科学研究工作,推动学科发展。但在大力提倡学术规范、科研诚信的今天,一篇从样品数据采集、测试分析、论文写作都存在瑕疵的顶刊论文,需要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反思。但是,碳14测年有个致命弱点,无法用在非常古老的材料测年上,因为碳十四衰变后剩余量会越来越小,最后小到很难精确计算。首先是样品的前处理过程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把关。
后者则认为,智人在走出非洲的过程中不断与当地的古人类发生混血、杂交,共同走上现代人演化的道路。于是,科学家对化石埋藏的上下地层进行了铀系测年,结果显示它的范围在 8~12万年前。
这项研究对于探讨现代人在欧亚地区的出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吴小红认为,这个结果应该摒弃。
然而,2021年2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南京大学孙雪峰等人的论文,又把这一问题拉回到了原点。争议三:碳十四测年存在污染? 碳十四测年法是确定化石标本年代的一把利器,这是最著名的一种放射性测年法。
这一争议的热点地区,恰好就在东亚。因此,所有来自该标本的分析和解释(年代测定和古DNA)都必须非常谨慎地进行,并拒绝它们。原论文中,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获得的古人类牙齿化石非常有限,碳十四测年和牙根的古DNA检测又都是有损检测,很难进行二次实验。该研究使用古DNA和多种测年方式证实,现代人抵达华南地区不超过六万年。
经科研人员测定,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早在8~12万年前就已经在华南局部地区出现了。但前提是,这两枚牙齿必须与当年的47枚来自同一地层层位,从尺寸上形态上也都是同一类型,才能进行测年比较。
前者支持所有现代人都是从非洲走出的智人进化而来,他们在不同地区替代了本土的古老型人类而成为霸主。但刘武表示,尽管FY-HT-2存在齿冠釉质磨损,这枚牙齿与鹿牙齿相似的舌侧磨耗特征仍然是清晰可辨的。
我不明白DNA分析怎么没发现这个错误。Tom Higham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质疑了孙雪峰等在论文中没有使用目前最可靠的碳十四测年法,尤其是他们提取的胶原蛋白含量非常之低,会造成年龄被显著低估。